“兩化”互動 統籌城鄉系列報道之八
去年底,市委書記劉國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,江南新區和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兩個新區的建設正式提上日程,兩個新區的建設對于瀘州未來發展至關重要,它們將構成瀘州未來發展新的增長極。目前,兩個新區的規劃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。從之前公布的兩大新區的概念規劃,我們可以一窺兩大新區的基本建設構想,可以感受兩大新區對未來瀘州發展將要注入的無限活力。
江南新區:產城一體 景城一體 城鄉交融
《江南新區概念規劃》提出江南新區建設初步設想:五彩筆墨畫江南,再造一個新瀘州。公布的《江南新區概念規劃》著重對江南新區作了初步設想:將江南新區劃定在長江兩岸,包含江陽區、納溪區、合江縣的濱江地帶,總規劃面積650平方公里。
這個區域有著不可比擬的發展優勢——國家白酒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;土地相對平整,擁有大量可建設用地;四川水上門戶、川南陸上及空中門戶、四省交界的交通樞紐。雖然優勢明顯,但是江南新區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問題。產業現狀方面,化工、機械面臨瓶頸,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氣勢;道路交通方面,跨江通道嚴重缺乏。
《規劃》提出江南新區建設要打造集約、高效、綠色的瀘州模式,包括政策推動、跨區發展的新模式;重塑江南、再造瀘州的新目標?!兑巹潯诽岢隽恕笆帧痹O想,即現代化、綜合型;整體化、集約型;田園化、文化型。
在產業發展方面,將構建世界級、國家級、地區級的產業發展模式,注重新型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。在空間發展方面,將打造五彩紐帶、五色江南。何為五色?即用藍、黃、紅、紫、綠這五種色彩對江河、人居、服務、產業、山林作標注,力爭實現多城多園、產城一體、景城一體、城鄉交融的和諧。
臨港產業物流園區:以港興城 港城一體
《瀘州臨港產業園區概念規劃》提出瀘州臨港產業園區規劃范圍東至瀘縣——合江快速通道,南抵長、沱兩江,南靠川黔高速,北靠南渝瀘高速,總用地面積約256平方公里,其中建設用地約154平方公里。該區域涵蓋龍馬潭、瀘縣十二個鄉鎮街道,涉及農業人口約22.1萬人,農民人均純收入約7000元。區域內有各類工業企業1000余戶,工業總值約200億元,利稅31.66億元;有各類物流企業210戶,實現服務業增加值約25億元。
瀘州臨港產業園區總體定位是以港興城、以城促港、港城一體。即港口、產業、保稅、城市緊密相聯,交通、工業、貿易、城市四位一體的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設施先進、管理科學、工作高效的現代工業、物流、商貿中心和保稅港。
——西部物資貿易集散基地。充分利用黃金水道、集裝箱港、保稅港和其他條件,加強東向,突出南向,擴大開放合作,通過集聚產業優勢形成貿易集散基地。
——西部河—江—海多式聯運基地。域內“水公鐵空”無縫連接,建成港設施先進、功能完善,通江達海的多式聯運基地。
——西南能源轉移基地。依托古敘和滇黔豐富的礦產資源,利用黃金水道和南向東向優勢,打造西南能源轉移基地。
——西南臨港產業基地。依托港口優勢,大力發展臨港工業、港口物流業,利用現有的酒業、機械、能源、化工產業基礎,大力發展光伏玻璃、有機硅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,建成西南的臨港產業基地,四川的“魯爾工業區”。
——四川保稅港。依托瀘州保稅港區的交通優勢、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,大力發展倉儲物流,對外貿易,國際采購、分銷和配送,國際中轉,檢測和售后服務維修,商品展示,研發、加工、制造,港口作業等業務,建成四川東向、南向開放的橋頭堡。
——長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。以優良港口為窗口,一定的腹地為依托,較為發達的港口經濟為主導的港口新城。
記者 湯頌 實習生 鐘倩
責任編輯:王鍶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