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篇語
依托“兩化”互動 演繹發展奇跡
“兩化”互動、統籌城鄉總體戰略,是省第十次黨代會立足四川實際、把握現代化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是我省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會的主路徑和主引擎,是未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。
圍繞省委、省政府的戰略部署,瀘州通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、建立現代城鎮體系、高度融合資源和要素,駛入了“兩化”互動、統籌城鄉的發展快車道。 瀘州路徑開辟了四川“兩化”互動與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徑,創造了“兩化”建設的新典型、新模式,而且是“兩化”建設中最實踐的表述之一。
我們看見“名酒引領、名園帶動、名區崛起”的美好畫卷,正在酒城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徐徐展開: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高歌猛進,黃艤鎮永興村正快速走上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之路……這一切都是瀘州推進“兩化”互動,加速城鄉統籌取得的一個個豐碩成果。我們聽見受益于“兩化”互動、城鄉統籌建設,老百姓從心底發出的最美好的聲音:“我們的鄉村變樣了,我們的腰里有錢了,我們農村人也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便捷的生活了,真好!”我們感受到這座千年古城每一天都在上演著巨大的變化,如同七月一般,精彩、火熱!
借一瓶名酒,構建一個產業集群,建設一個產業園區,帶動一片區域發展,助推全市城鄉一體化進程,最終幸福了農民,瀘州“兩化”互動、城鄉統籌的精彩還將繼續演繹,醉美瀘州還將創造更大的奇跡、實現更大的夢想。湯頌
酒業園區全景圖 劉林 攝
瀘州,位于四川盆地南面,是成渝經濟區突出南向、加強東向的橋頭堡。近年來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總體部署,著力打造“名酒、名園、名區”建設,率先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、新型城鎮化聯動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之路。而今,“兩化互動”正在瀘州演繹著精彩的脈動。
“兩化”互動助力 經濟強勁發展
近年來,在四川省實施“兩化”互動的戰略下,我市從實際出發,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堅持以工業強市為主導,把“兩化”互動作為推進跨越發展城市的主路徑、主引擎,全面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、城市整體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競爭力。
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領導下,我市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、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,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6.6%和39.9%,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。去年,全市GDP增長15.9%,突破900億元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.3%,達到440億元;今年一季度,全市實現GDP241.4億元,增長14.2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0億元,增長20.6%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.5億元,增長30.3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.8億元,增長17.5%。
回顧瀘州這幾年的發展歷程,正是奮力推進“兩化”互動發展的過程。
穩固產業地位 加強集群建設
產業是支撐,只有做大做強優勢產業,才能筑牢“兩化”互動的堅強支柱。長期以來,酒業、化工、機械、能源構成了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,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七成以上。
成自瀘赤高速公路黃艤大橋 記者 曹衛兵 攝
產業關鍵詞一:著力打造“千億白酒產業”。堅持把基礎最好、優勢最大、競爭力最強的酒業作為“一號產業”,舉全市之力打造“千億白酒產業”。實施“龍頭帶動”和“高端化”發展戰略,積極支持瀘州老窖和郎酒“兩大龍頭”強勢擴張,重點扶持26家酒業“小巨人”加快發展,著力打造“中國白酒金三角”核心腹地。
產業關鍵詞二:著力提升傳統優勢產業。以總投資近200億元的200億方煤氣化一期、玉柴·邦立西部基地、石屏一礦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為抓手,大力推動機械產業振興、化工產業轉型和能源產業開發,著力打造全國循環型化工基地、川南能源保障基地和大型裝備制造基地。
產業關鍵詞三:著力做大做強產業園區。堅持“工業園區化,園區城鎮化”,積極探索“依園拓城、依城擴園、園城聯動”的互動模式,著力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。去年,全市九大園區實現銷售收入877億元,其中6個邁入“百億園區”行列。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被列入第三批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”,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示范園區。力爭到2016年,全市產業園區實現綜合性收入2000億元,建成“千億園區”1個、“兩百億園區”4個。
實踐證明,“兩化”互動,核心在產業,突破在園區。因地制宜抓優勢產業,就牽住了新型工業化的“牛鼻子”;因勢利導加快園區發展,就找準了產業集群發展的“突破口”。
打造互動亮點 提升互動水平
互動是關鍵,只有資源和要素的高度融合,才能提升“兩化”互動的發展水平。我市立足優勢,準確把握互動發展的結合點和突破口,打造極富瀘州特色的“兩化”互動亮點。
互動亮點一:立足產城一體,打造“江南新區”。在我市北臨長江、南抵宜瀘渝高速公路的狹長區域,規劃建設總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的“江南新區”。積極探索“產城一體”互動機制,堅持“產業沿江布局,城市沿路擴張”,規劃建設并分步實施了納溪-合江“產城大道”,串聯起“五大產業園區”,初步形成了以酒業、化工、機械為主導產業的“沿江百公里產業帶”;圍繞產業園區推進城鎮建設,催生黃艤、泰安等一批產業集鎮,形成了“六大城市組團”雛形,帶動周邊農村打造“城市生態后花園”。
互動亮點二:立足港園城共生,打造“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”。在長、沱兩江以北,規劃建設總面積約260平方公里的“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”。積極探索“港城園共生”互動機制,堅持“以港興園,以園促城,整合優勢,聯動共生”,重點推進港口建設。
互動亮點三:立足“三化”聯動,打造“城鄉統籌示范區”。圍繞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,規劃建設總面積67平方公里的“名酒名園名鎮名村”項目。積極探索“以工哺農、以城帶鄉、‘三化’聯動”的互動機制,按照“名酒”瀘州老窖帶動“名園”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,“名園”拉動“名鎮”黃艤鎮城鎮開發,集中連片建設高粱基地,配套蔬菜、油菜輪種和加工,延伸發展沿江生態觀光旅游和鄉村旅游,促進“名村”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的互動模式,率先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、新型城鎮化聯動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之路。
瀘州發展就要堅持“兩化”良性互動,依靠人民群眾,開辟新模式、新路徑,站在新起點,把握新階段,推進新跨越,走出新發展,使工業化、城鎮化合力共進。
記者 湯頌/文
責任編輯:王鍶焰